>
切尔诺贝利与福岛:废墟美学探寻记
深入剖析灾难旅游现象,揭示废墟美学的魅力,展现切尔诺贝利与福岛的震撼之旅。
下载PDF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复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灾难之一,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及全球的核电发展轨迹,还成为了废墟美学与黑暗旅游研究的经典案例。本章将详细探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深远后果。

背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基辅以北约130公里的普里皮亚季镇附近,是苏联在乌克兰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该核电站于1970年代建成,采用石墨反应堆,以石墨作为反应堆里的中子减速剂,这种设计在当时被认为是“物美价廉”的选择,但存在着安全隐患。进入19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领导人将振兴经济的希望部分寄托于核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普里皮亚季镇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建设而繁荣,事故发生时,约有11万人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半径30千米的范围内。然而,这座小镇的宁静与繁荣在1986年4月的一个夜晚被彻底打破。

原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设计缺陷、人为操作失误、管理混乱等多个方面。

设计缺陷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墨反应堆设计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低功率运行状态下容易引发“正空泡效应”,导致反应堆功率失控。此外,反应堆的紧急停堆系统也存在缺陷,当按下紧急停堆按钮时,控制棒并不能立即完全插入堆芯,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降低反应堆功率,这为事故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人为操作失误

在事故发生前的安全测试中,操作人员严重违反了操作规程。他们为了维持电力供应,推迟了汽轮机脱扣时间,使反应堆在未连接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状态下继续运行。此外,在降低反应堆功率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几乎拔出了所有堆内的控制棒以提升功率,这一操作极大地增加了反应堆失控的风险。

管理混乱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管理体制也存在严重问题。决策组织协调失序,缺乏专业能力。分管核电站安全事务的官员欠缺核专业知识,无法预估测试程序缺陷可能引发的灾难。同时,在核发展过程中,存在非专业领域人员向专业人员汇报实验的情况,相关核权威部门对出现的安全问题集体失声。

过程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停堆维修并进行安全监测。然而,一连串的失误和偶然事件最终导致了灾难的爆发。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在操作人员按下紧急停堆按钮后,由于石墨反应堆的缺陷和控制棒的插入问题,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到满功率的100倍,引发了一场灾难性的爆炸。爆炸产生的威力相当于60吨TNT炸药,将四号反应堆扯成两半,并释放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

事故发生后,第一批消防队员和四号反应堆的操作员因没有做任何保护措施而成为第一批因辐射去世的人。苏联政府最初试图掩盖事故真相,但邻国很快检测到辐射超标并不断施压。直到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苏联才开始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工作,并向切尔诺贝利派了60万人(其中一半是军人)负责清理现场和在反应堆上建造“石棺”以防止辐射进一步释放。

后果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不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环境影响

事故导致乌克兰境内近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占国土面积的5%;白俄罗斯境内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污染,约占其国土面积的23%,该国约三分之一的耕地也荒废了。科学家估计,切尔诺贝利附近区域2万年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普里皮亚季附近的一处森林因高辐射污染而变成了红色的“赤色森林”。

人类健康影响

事故发生后四个月内,就有28人因核辐射死去。60万“事故清理人”中有2万人去世,20万人致残。核爆炸后出生的切尔诺贝利孩子经常是残疾的,当地女性的衰老速度也明显加快。此外,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甲状腺癌、胃癌等发生率比其他地区高三倍,儿童夭折率比其他地区高五倍。

政治和经济影响

切尔诺贝利事件成为了压倒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引发了民众对核安全和苏联体制的广泛质疑,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同时,事故也给苏联及解体后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带来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为了应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和援助要求,苏联不得不公开事故真相并接受国际援助。然而,这也暴露了苏联在处理核事故方面的无力和混乱。

此外,切尔诺贝利事故还引发了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重新审视和讨论。许多国家开始审慎制定核能规划并加强核电安全监管措施。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下一章:福岛核电站事故
吉ICP备20240238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