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5年末至1916年初夏这段时间里,护国战争虽然已经爆发,但袁世凯的势力依然强大,护国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局势在夏末至秋末这段时间里发生了显著的转折,护国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而袁世凯则面临着内部危机与外部压力,健康状况恶化,决策能力下降,各方势力也开始重新布局与平衡。
护国军的重要战役胜利与士气高涨
剥隘、百色大捷
1916年2月上旬,护国军川南、湘西战场相继展开。袁世凯特简任龙觐光为粤桂军总司令,加封“临武将军”,令其率部征滇。然而,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亲率部队,在3月1日与龙觐光部激战于皈朝,激战八九日,大破龙军,并夺取皈朝、剥隘,乘胜逼近百色,开始对龙觐光进行包围和会战。很快,龙觐光所在的百色已处于护国军数路包围之中。3月12日,龙军在滇桂各军的合围之下走投无路,被迫缴械投降,全军覆没。这一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护国军的士气,同时也动摇了袁世凯的统治基础。
滇南龙军被全部歼灭
剥隘、百色大捷后,征滇龙军其他各部闻风丧胆。3月中旬,滇军刘祖武部大破龙体乾军于蒙自。20日,“黄成伯及龙体乾兄弟闻讯震骇,纷纷挟卷金银财宝及军需物资,逃向深山老林”。至此,滇南龙军被全部歼灭,滇省南线的威胁彻底解除,云南全境告安,护国战争全局的扭转也就此出现了转机。
广西独立与护国军士气大振
剥隘、百色大捷的直接结果是推动了广西独立。广西独立后,为护国军提供了稳定的后方,同时也极大地巩固了护国军的后方,动摇了袁世凯的川、湘、粤防线,为护国军的全面反攻创造了条件。广西独立消息传出后,不但叙、泸前线的护国军士气为之大振,而且滇、黔、桂各省及川南、湘西也因广西独立而连成一片,极大地鼓舞了护国军官兵的士气,更加坚定了他们胜利在望的信心。
广东独立与龙济光势力的瓦解
随着广西的独立,广东各地也纷纷倒向护国讨袁的行列。在两广人民的反袁运动和护国军的压迫下,龙济光被迫于4月下旬下令处死了袁世凯布置在广东省专司搜捕和监视的鹰犬,以示坚决“独立”的决心。然而,龙济光的“独立”只是名义上的,他依然受到护国军的压迫和孤立。5月1日,在两广各地反袁力量的联合下,两广都司令部在广东肇庆成立,龙济光虽然仍任广东都督,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广东的控制。
袁世凯的内部危机与外部压力
内部危机
袁世凯在复辟帝制的过程中,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异己。然而,随着护国战争的爆发和持续推进,袁世凯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一方面,他的亲信和部下开始对他产生怀疑和不满;另一方面,他的政敌和反对派也开始趁机发动攻势,试图推翻他的统治。此外,袁世凯在复辟帝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国内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使得他的统治基础进一步削弱。
外部压力
袁世凯在复辟帝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一方面,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行为表示支持,但同时也对他的统治地位和能力表示怀疑和担忧。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则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行为表示反对和谴责,认为这违背了民主和共和的原则。此外,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持续进行,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袁世凯在外部压力下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袁世凯的健康状况与决策能力下降
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和局势的不断恶化,袁世凯的健康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他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同时,由于他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压力和危机,使得他的决策能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导致战局的不断恶化。此外,他的亲信和部下也往往利用他的健康状况和决策能力下降的机会,趁机发动攻势和争权夺利,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动荡和不安。
各方势力的重新布局与平衡
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和局势的不断变化,各方势力也开始重新布局和平衡。一方面,护国军通过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和士气的高涨,逐渐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袁世凯的统治地位和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质疑,使得他的亲信和部下也开始产生分化和分裂。此外,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各方势力也开始寻求新的利益和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本支持袁世凯的势力也开始转而支持护国军或者保持中立态度;而一些原本反对袁世凯的势力则开始趁机发动攻势和扩大影响。这些势力的重新布局和平衡,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和局势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夏末至秋末这段时间里,护国军通过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和士气的高涨,逐渐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而袁世凯则面临着内部危机与外部压力、健康状况恶化与决策能力下降等多重困境。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势力也开始重新布局和平衡,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和局势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上一章:护国战争的爆发与初期进展(时间:初夏至夏末) 下一章:袁世凯的退位与共和制度的恢复(时间:冬末至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