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这位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国王,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成为了古巴比伦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的统治时期标志着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还通过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法律遗产。
汉谟拉比的早年与登基
汉谟拉比约于公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王位,成为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地,相互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伊新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然而,汉谟拉比即位时,巴比伦所处的地缘政治情况仍然十分复杂。强大的埃什嫩纳王国控制着底格里斯河上游,拉尔萨控制着两河流域三角洲,在东方有埃兰王国,在北方则有亚述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虎视眈眈。
统一两河流域的征程
汉谟拉比即位后,迅速展现出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旨在统一两河流域。在他的领导下,巴比伦军队先后战胜了已归属拉尔萨的乌鲁克和伊辛,击败东邻强国马勒库,吞并了巴比伦四周的要塞重镇。与此同时,汉谟拉比还与两河流域北方的霸主亚述王沙姆什阿达德建立起良好的同盟关系,支持各自在南北发展势力,从而挫败了拉尔萨向北发展的野心。
约公元前1783年,古亚述王国的统治者“天下四方之王”沙姆什阿达德去世,其长子伊什美达干继位。靠武力维持的亚述王国很快就显露出内部的不稳定性。在叙利亚被亚述打败的延哈德国王乘机支持原马里王族后裔金瑞林推翻亚述在马里的统治,金瑞林自称马里王。马里和延哈德组成的叙利亚联军在幼发拉底河附近粉碎了亚述平叛的大军,彻底终结了亚述的霸权。原来归顺亚述的城邦纷纷倒向马里王,庞大的亚述王国瞬间土崩瓦解。新任的亚述王伊什美达干无法抵御马里王金瑞林率领的反亚述联军,只得向他的东方盟友埃什南纳求助,尊其为盟主。埃什南纳乘机将势力扩张至亚述地区,并在亚述国内扶植亲近埃什南纳的政权。风光一时的亚述就这样沦为了埃什南纳的附属,随后埃什南纳成功帮助亚述抵制了马里的入侵,成为两河流域北方的最强邦。
约公元前1766年,埃兰因和埃什南纳争夺扎格罗斯山脉的重要商道,在马里和巴比伦的支持下大败埃什南纳的军队,埃什南纳王伊巴勒皮埃勒兵败身亡,埃兰乘胜追击,一路势不可挡,吞并埃什南纳、亚述等许多城邦,控制了马里以东、巴比伦以北的两河流域东北部。得意忘形的埃兰王茨帕拉尔胡帕野心膨胀,他企图率领得胜之师南下一举统一整个两河流域。他向两河流域南部两个最强城邦巴比伦和拉尔萨同时派出使者,一边要求巴比伦帮助他攻打拉尔萨,另一边声称要联合拉尔萨瓜分巴比伦,企图使两国相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然而,埃兰的离间之计不但没有成功,反倒促使了巴比伦和拉尔萨组成反埃兰联盟。
埃兰王于是集结臣服于自己的埃什南纳、亚述、库提和马尔吉的数万同盟军南下,与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所召集的美索不达米亚联军,在两河流域中部的黑瑞图城决战。值得注意的是,身为巴比伦盟友的拉尔萨却在这关键时刻保持中立,躲在战场后方作壁上观。虽然没能得到拉尔萨的援助,但汉谟拉比依然率领巴比伦军队以大无畏精神对埃兰发起猛攻,巴比伦的勇士们“个个奋不顾身”,杀得埃兰溃不成军。战败的埃兰军尸积如山、血肉狼藉,被直接横扫出美索不达米亚,埃什南纳等城顺利光复。这一年是汉谟拉比在位的第29年,在此之前,由于巴比伦身处南部拉尔萨和北部的亚述、埃什南纳几大强国之间,根本无力称雄。汉谟拉比知道厚积薄发、隐忍处事的重要,他采用了“高筑墙、兴水利、广积粮、缓称霸”的战略方针,审时度势,通过和平外交在相对安稳的环境里积攒了足以争霸的实力。
汉谟拉比的老盟友马里王金瑞林继续站在巴比伦一边,而刚复国的埃什南纳新王茨里辛则选择与拉尔萨王瑞姆辛联盟对抗巴比伦。约公元前1763年,汉谟拉比在位第30年,瑞姆辛在位第60年,瑞姆辛被巴比伦和马里的联军围困在拉尔萨城中。巴比伦军队采取攻城锤、攻城塔、土坡等多种攻城方法也无法攻陷拉尔萨高大的城墙,于是改为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围困。拉尔萨城内粮尽,民众易子而食。老王瑞姆辛被迫出城和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决一死战,最终落得兵败身俘的下场,巴比伦成功占领了两河流域南部全境。在拉尔萨灭亡后的第二年,汉谟拉比又在底格里斯河地区大败拉尔萨的盟友埃什南纳、亚述以及库提等国联军,夺取埃什南纳在底格里斯河上的重镇曼基苏和周围地区,彻底瓦解了其在东北的势力。
汉谟拉比的节节胜利让他的盟友马里王金瑞林有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他召回支持巴比伦作战的军队,并和巴比伦发生边界冲突。盟友的背叛让汉谟拉比愤怒异常,他放下对濒临灭亡的埃什南纳的进攻,挥师西北,直逼马里及其同盟马勒库。马里和马勒库的联军在汉谟拉比面前一败涂地,马里王金瑞林被迫向汉谟拉比投降。看在昔日盟友的份儿上,汉谟拉比让他继续担任马里总督。但是两年后,金瑞林趁着汉谟拉比在东北作战,再次勾结马勒库城举兵反叛。盛怒的汉谟拉比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叛乱,并拆掉两城城墙,移走城内人口,将这两座城市付之一炬,繁荣昌盛的马里城连同城内豪华的马里王宫最终在一片大火中化为焦土。
在汉谟拉比在位第37年,巴比伦已经成功征服底格里斯河中游全部土地,连周边山脉中的蛮族部落也表示臣服。只有埃什南纳还在垂死抵抗,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汉谟拉比乃摧毁上游堤坝,放出大水冲毁埃什南纳。埃什南纳王茨里辛死于城中,一代名城埃什南纳和马里一样从此沦为废墟,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埃什南纳被摧毁后的次年,亚述地区也被巴比伦所吞并。此时巴比伦已成为囊括今伊拉克、科威特及叙利亚东北部的超级大国,分裂了200多年的两河流域终于在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手上再次得以统一。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汉谟拉比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还十分注重法律的建设。在统一两河流域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颁布了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的宝贵智慧结晶。
《汉谟拉比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法典整体上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以及道德规范。它不仅是一部法律文献,更是一部反映古巴比伦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对于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统一了法律制度,促进了社会秩序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法典也体现了汉谟拉比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他希望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汉谟拉比的统治与古巴比伦的繁荣
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经济方面,汉谟拉比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开凿了沟通基什和波斯湾的运河,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汉谟拉比还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和繁荣。
文化方面,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文化得到了
上一章:约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下一章:约公元前1750年:古巴比伦王国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