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日常性与本真性是探讨人类存在状态的两个重要维度。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与“时间”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反思达到本真的生存状态。
日常性的存在方式
海德格尔认为,日常性是大多数人最普遍、最直接的生存方式。在日常性的状态下,人们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被他人和社会规范所塑造的生活模式中,失去了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自觉和反思。这种日常性的存在方式并非完全消极,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熟悉、稳定的生活环境,使得个体能够在其中进行日常的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然而,日常性同时也遮蔽了人类存在的本真性和可能性,使个体陷入一种“沉沦”的状态,无法真正领会自身存在的意义。
在日常性的存在方式中,人们往往以非本真的方式生存。这种非本真的生存状态表现为对他人和社会规范的盲目遵从,以及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忽视和逃避。海德格尔指出,这种非本真的生存状态并不是由外部力量强加给个体的,而是个体自身在存在过程中由于缺乏自觉和反思而自然形成的。因此,要摆脱非本真的生存状态,就需要个体通过自觉和反思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方式。
本真性的追寻
与日常性的存在方式相对应,海德格尔提出了本真性的生存状态。本真性是指个体在存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领会自身的存在状态,并基于这种领会做出自由的选择和决定。在海德格尔看来,本真性的生存状态是人类存在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个体在存在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自身的自觉和反思,不断追求自身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本真性的生存状态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超越,以摆脱日常性的束缚和限制。海德格尔认为,本真性的生存状态需要个体具备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和决心,即面对死亡这一终极存在境遇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自身的存在责任,并基于这种责任做出自由的选择和决定。
在追求本真性的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这种反思和批判不仅包括对外部世界的反思和批判,更包括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反思和批判,个体能够逐渐揭示出自身存在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从而摆脱日常性的束缚和限制,达到本真的生存状态。
日常性与本真性的关系
海德格尔认为,日常性与本真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存在状态,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在日常性的存在方式中,个体往往以非本真的方式生存,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完全失去了追求本真性的可能。相反,正是在日常性的存在方式中,个体才更加需要通过自觉和反思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方式,并努力追求本真性的生存状态。
同时,本真性的生存状态也不是一种完全脱离日常性的存在状态。虽然本真性的生存状态要求个体摆脱日常性的束缚和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需要完全抛弃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相反,本真性的生存状态需要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自觉和反思的态度,以更好地领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日常性与本真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日常性的存在方式中,个体需要通过自觉和反思来追求本真性的生存状态;而在本真性的生存状态中,个体又需要保持对日常生活的敏感和关注,以更好地领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的贡献与启示
海德格尔关于日常性与本真性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状态的新视角。他通过对“存在”与“时间”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反思达到本真的生存状态。这种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存在的新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求自身真实性和可能性的新路径。
同时,海德格尔的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和反思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外部力量和社会规范所束缚和限制,失去了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自觉和反思。而海德格尔的思想则提醒我们,要摆脱这种束缚和限制,就需要通过自觉和反思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方式,并努力追求本真的生存状态。这种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反思自身存在状态以及追求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章:2.2.2 存在与时间性 下一章:2.3.1 尼采的生平与思想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