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政府纷纷意识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发展的重要性。除欧盟外,美国、中国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障个人隐私、防止算法偏见、促进技术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本章将详细介绍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方面的法律法规。
美国的相关法规
《2022年算法问责法案》
该法案要求使用自动化决策系统做出关键决策的企业研究并报告这些系统对消费者的影响,包括是否会因为消费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等生成对消费者有偏见或歧视性的自动决策。法案形成了“评估报告—评估简报—公开信息”三层信息披露机制,增强了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此外,联邦贸易委员会还建立了可公开访问的信息存储库,公开发布关于自动化决策系统的有限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算法决策的知晓度和监督力。
《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
该蓝图提出了指导人工智能的设计、使用和部署的五项原则: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算法歧视、保护数据隐私、告知及解释义务以及人类参与决策。这些原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伦理指导,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并保护公众利益。蓝图还针对每项原则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践案例,为各级政府和各种规模的公司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
《美国数据隐私和保护法案》
该法案规定,如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数据集涵盖个人信息、数据与隐私,则构成“覆盖算法”。使用“覆盖算法”的大数据持有人,如果对个人或群体构成相应伤害风险,并单独或部分使用“覆盖算法”来收集、处理或传输覆盖数据,则应当根据法案规定的评估标准进行隐私影响评估。法案还规定了隐私政策的告知与退出机制、反偏见等内容,要求企业或代表企业的服务提供商告知个人有“选择退出”的权利,即拒绝企业对其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传输,从而加强了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
《关于通过联邦政府进一步促进种族平等和支持服务不足社区的行政命令》
该行政命令规定人工智能大模型应避免由于大量输入训练数据中存在的对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和残疾等的偏见而导致训练结果输出内容中存在偏见。这一规定旨在消除人工智能中的算法偏见,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此外,虽然美国在联邦层面尚未通过一部完整且专门的针对AI系统的法案,但各州和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已经通过了多项法律,要求企业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遵守严格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标准。
英国的相关法规
英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其中,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ICO发布了《人工智能和数据保护:监管机构指南》,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数据保护法的指导。该指南强调了数据保护原则在人工智能设计、实施和使用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关于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符合数据保护法的实用建议。
此外,英国政府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伦理咨询委员会,负责就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向政府提供建议。该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和指南,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并保护公众利益。例如,《人工智能:未来决策中的伦理框架》报告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人工智能系统伦理影响的框架,包括公正性、透明度、责任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
在立法方面,英国政府正在积极考虑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法案,以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发展。该法案预计将涵盖数据保护、算法偏见、责任归属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法、公正和可持续使用。
其他国家的相关法规概述
除了欧盟、美国和中国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例如,加拿大政府成立了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负责就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向政府提供建议。澳大利亚政府则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强调了尊重人权、公正性、透明度和责任性等原则在人工智能设计、实施和使用中的重要性。
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例如,G7集团成员国共同发表了《人工智能原则》,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并保护公众利益。这些原则包括尊重人权、公正性、透明度、责任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为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提供了共同的指导。
综上所述,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挑战。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法、公正和可持续使用,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上一章: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 下一章: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